《月亮与六便士》是英国作家威廉·萨默赛特·毛姆(William Somerset Maugham)于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,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·高更的生平为灵感,讲述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、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故事。
故事内容
主人公查尔斯·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事业有成、家庭美满的英国证券经纪人。然而,在中年时,他突然抛弃家庭和事业,前往巴黎追求绘画梦想。这一决定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狂,因为他此前并无绘画基础,且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与孤独。
在巴黎,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极其窘迫,多次因饥饿和疾病濒临死亡。他的画作不被认可,甚至被批评为对艺术的破坏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坚持创作,拒绝向世俗妥协。最终,他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,与一位土著姑娘结婚,并在那里完成了生命的最后篇章。
临终前,思特里克兰德要求焚毁他创作的巨型壁画,不留一丝痕迹。他的选择引发了读者对梦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。
主题与象征
- **“月亮”与“六便士”**:月亮象征高高在上的理想,而六便士则代表世俗的现实生活。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。
- **艺术与生活的矛盾**:小说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,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。他不惜毁灭自己的生活来追求艺术的真实,展现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深刻矛盾。
作品特色
毛姆的这部小说情节入胜、文字深刻,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展开故事。通过叙述者“我”的视角,读者得以深入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内心世界。
作者简介
威廉·萨默赛特·毛姆(1874—1965)是英国著名小说家、戏剧家,被誉为“故事圣手”。他的作品以情节紧凑、人物刻画深刻著称,代表作包括《人生的枷锁》《月亮与六便士》《刀锋》等。
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不仅是一部关于艺术与梦想的小说,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生活的深刻探讨。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、艺术与生活的矛盾,以及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。
-
喜欢(11)
-
不喜欢(3)